中工网讯 9月23日,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开幕。河北省总工会精心打造的河北展区全面亮相沈阳配资平台,向全国展示河北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中的工匠智慧与创新力量。
全国劳模宋涛(右)与同行业技术人员交流创新感受 河北工人报记者林峰 摄
本届大会上,许振超、高凤林、夏立等265名大国工匠、各级工匠人才及专家学者等嘉宾800多人齐聚山城;8400平方米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,融入VR虚拟现实、AI交互、数字人等前沿科技,集中展示1700多名工匠人才的2200余件创新成果;1个主论坛、3个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分论坛、5个省级工会举办的分论坛,零距离聆听“巨星”的匠心故事。
“这么近,那么美,周末到河北。”开幕式前,省总工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齐为民等领导走进河北展区,详细了解展品创新特点、创新过程、使用领域等,并在“虚拟骑行环河北”互动区驻足体验,充分肯定了河北省劳模工匠的创新精神,对大家积极参与创新创造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从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到中国第一袋水泥,从终结青霉素依赖进口到乐凯胶卷填补国内空白,从星箭玻璃护佑“神舟”到河北算力全国第一……河北展区从“匠魂鎏金”篇章开始,在传统与科技碰撞的火花中徐徐展开。看,“匠心逐梦”篇章中,大国工匠夏立团队深耕国防沃土,40余项专利为大国重器安上“明眸”;赞,“匠星璀璨”篇章中,河北大工匠许红辉深耕中药领域,用本草智慧筑牢健康屏障,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答卷;观,“匠芯智造”篇章中,全国劳模宋涛破解产业“卡脖子”难题,以“智慧芯”帮码头按下快进键;强,“匠韵非遗”篇章中,河北大工匠方士英以石为纸,让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石影雕走出国门……“五大篇章”环环相扣、互相贯通,将地域文化与工会特色深度融合,既展现大会“创新交流”的主题,又传递河北工会“培育工匠、服务产业”的使命。“从昨天的5000架无人机点亮山城,到今天大国工匠云集盛会,再到科技感十足的‘硬核创新’,无处不体现国家对劳模工匠的重视。生逢盛世,唯有奋斗不止!”走进创新成果交流区,全国劳模、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涂装分厂高级工程师、特级技师祁峰在各个创新展品前一边观察一边记录。
“技能竞赛也能搬上荧屏”“这部地方性法规对我们挺有借鉴意义”“看这张图上,家政服务大赛看起来真专业”……在河北展区,独具河北特色的展示内容,吸引众多工会干部和劳模工匠的驻足。让“有意义”的事情变得“有意思”。河北省总工会积极探索,创新打造融媒体节目《“冀”高一筹》,在全国首创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搬上荧屏,讲解员、急诊护士、消防、中医药、家政服务等五大赛项,沉浸式打造了一批由“工”到“匠”的“职工明星”。同时,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创制性出台《河北省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条例》,成为全国首部规范技能竞赛的地方性法规,不仅填补了相关立法空白,更以法治方式推动技能人才从“数量补充”转向“质量升级”。
除河北展区集中展示外,整个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不乏“河北元素”。全国总工会展示区中,河北省大国工匠夏立的创新成果《大型多波束天线》(模型),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习靖的《低轨空间目标监视系统》,让众多劳模工匠进一步加深了对河北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认识。首次设置的全国职工“五小”成果专题展示交流区,更少不了河北职工的身影,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冀立鹏的“小发明”《高压开关柜触头压力检测方法及装置》,巧妙的设计,独特的功能,让全国电力同行纷纷竖起大拇指。全国劳模宋涛的创新成果《基于激光扫描的螺旋式平车机自动控制系统》,在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展区占有较大面积,其强大的智能化系统不仅提高作业效率37.5%,还保障了作业安全、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,吸引许多嘉宾纷纷拍照。
记者了解到,此次大会期间举行的“大国工匠与智能制造论坛”,将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、“两院”院士、科研机构、企业和高校,地方工会和大国工匠等,深入探讨高技能人才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。“百位工匠心语”活动,则通过设置工匠“面对面”、工匠“故事角”、创新工法集市等互动形式,线上线下多维联动,深度展现工匠风采,分享成长心得。同时,将发布首批200位大国工匠人才和“劳模工匠助企行2.0”行动计划,进一步拓展劳模工匠服务企业、助力产业升级的深度和广度。
(河北工人报记者高会坡)沈阳配资平台
益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